订阅
长春试管 01 最近,局长在央视的科教频道节目《健康之路》中看到了这么一则真实案例。 9岁女孩小美,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身高“突飞猛涨”,成了班级最高的女孩,小女孩父母当时还美滋滋的。 直到一天周末,小美说肚子疼,妈妈发现,自己9岁的女儿竟然来月经了。 而且她才留意到,小美的乳房早就已经开始发育。 图源:CCTV10 妈妈赶紧带小美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性早熟。 而小美的骨龄竟然已经达到了12岁,预估成年后身高不足一米五! 图源:CCTV10 局长上网一搜,发现近年来孩子出现性早熟的情况越来越多。 像有些孩子越来越胖、变声、长喉结、长胡子的时间提前等,都要警惕是性征的提前出现。 图源:网络 性早熟是不可逆的,家长要提前了解它,日常小事多留意,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01 什么是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童8岁以前、男童9岁以前出现的第二性征,或者女童10岁以前出现月经的情况。 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是性早熟发生的重要特征,会引起儿童骨骼快速增长,骨骺快速愈合。 虽然会在青春期长得比较高,但由于骨骺愈合过早,成年以后再长高的几率普遍较低。 同时,非适合年龄的第二性征过早出现,可能会引起儿童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心理行为障碍、代谢综合症发生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症状。 目前有研究指出,性早熟有遗传倾向。 子女第二性征发育时间与母亲初潮年龄有关,妈妈初潮年龄早的儿童,发生性早熟的风险相对较大。 所以说,如果孩子发育时间越早,那对下一代、下下一代都埋下长远深远的危害!真是细思极恐。 图源:CCTV10 很多家长日常有不少“催熟”孩子的误区,看看你有没有踩坑。 02 这些小事会“催熟”孩子 1、滥补营养品 之前局长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差不多的例子: 14岁男孩每个礼拜都喝妈妈炖的“三七公鸡汤”,想着补身子长个子。头半年个子确实窜了起来,但后来身高却没怎么有动静。男孩到医院检查骨龄,发现第二性征已经出现,骨骺闭合,再也长不高了。 滥补营养品是很多家长的误区,像以下这种对话,局长已经看过N遍了: 像燕窝、人参、花胶等滋养品,要是觉得好吃,倒是可以偶尔过过嘴瘾。 如果给孩子当饭吃?先别说营养价值跟水煮蛋差不多,花大把钱却又令孩子发育受损,局长非常不建议。 2、吃得多,动得少 儿童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性早熟风险。 很多研究证实,肥胖可以刺激儿童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亢进,导致性早熟的发生。 高糖油炸的食物最受孩子欢迎,但能量、脂肪、动物性蛋白质吃得过多的孩子,特别容易发生性早熟。 图源:CCTV10 如果让孩子经常吃垃圾食品,那真的是比肥料更“催肥”,很快就会把孩子养成小胖墩,除了性早熟之外,还会对心脑血管造成负担。 所以在发育时期,给孩子清淡均衡的饮食,就是给他最好的发育养分。 另外,局长在网上也看到过所谓的“性早熟食物黑名单”,里面包括豆浆、鸭脖、鸡肉、鱼肉、蟹黄、鱼子以及各种催熟水果等等,其实都和性早熟没什么直接关联。 这些食物的确有部分是不推荐吃的,比如含钠过量的鸭脖,但都是因为其他健康风险,性早熟这个锅还是不能乱扣的。 3、开灯睡觉,常玩手机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怕黑,所以晚上睡觉都给孩子留一盏小夜灯。 但开着小夜灯,除了会让孩子睡得没那么熟之外,最主要的是会影响到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周期性神经活动的激素,能实现动物的繁殖功能。 白天褪黑素分泌处于低水平状态,夜晚则是褪黑素的分泌高峰。长时间开灯睡觉破坏了光照周期,从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褪黑素受体的表达。 褪黑素会影响性激素分泌调控作用,从而引起性早熟。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最好都不要开灯睡觉。 另外,电子产品的低龄化,令越来越多孩子都沉迷其中。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对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是有很大的未知诱惑。 如果孩子接触了一些不良、有害的网络信息,对“性”一知半解而又向往其中,隐患就埋下了。 家长不应该谈“性”色变,及早要跟孩子做好性教育相关的引导。 同时,手机的光线也会令褪黑素分泌缓慢,所以电子产品还是少玩为妙。 4、过早给孩子打扮 社会风气的开放,打扮再也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女孩子最新的玩具也不是为芭比化妆,而是自己当芭比,给自己化妆。 市面上有一些儿童彩妆,为了能让消费者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很可能会在里面添加激素。 孩子长期使用后,会有引发依赖性皮炎和性早熟的风险。 新华网曾发布《95后就业观》一文,调查结果令人瞋目结舌: 有54%的95后最向往的职业竟是网红、主播,原因是长得漂亮就能赚钱。 图源:网络 这样有严重缺失的价值观,家长一定要及时察觉疏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爱美心理也是需要从小合理引导的。 给孩子多讲讲自然美的好处,打扮是自然而然学会的事情,不需要特意提前准备。 03 性早熟该怎么预防,怎么治疗? 预防孩子性早熟,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日常生活做起: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好孩子的合理膳食,保证睡眠质量,让孩子多运动; 2、避免孩子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如误食避孕药和各种成人保健品; 3、如果发现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征兆,及时就医。 性早熟的治疗目标是抑制过早过快的性发育,改善因骨龄提前而减损的成年身高。但是,并非所有的性早熟都需要治疗。 比如孩子虽然发育了但进展缓慢,医生判断对孩子以后的身高影响不显著,或孩子发育虽然提前,但生长速度也快,医生预测其成年身高不受影响,这些都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 孩子究竟是否需要治疗,一定要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 部分家长认为治疗性早熟的实质是抑制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担心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其实,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药物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时间超过30年,安全性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在性早熟治疗结束后约1-2年内,性器官恢复发育,不会对生育功能造成影响。 好啦,今天的调查局就分享到这里,别忘了给局长点个“在看”哦~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 -作者简介- 本文由妈妈网独家专栏「妈妈调查局」特约供稿,版权归妈妈网所有,如果想转载,请联系我们取得授权。 ▍本期编辑:Y.T、Mancy。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