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西安中档商务KTV消费 1933年9月李德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在董健吾的陪同下前往瑞金,自此以后红军的发展逐渐进入到了一个错误的循环当中。 对此毛主席后来分析称:李德是不了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在中国行不通的战略战术。也正是因为一系列的错误,红军后来付出了血的代价。 自1933年5月开始,蒋介石发动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事实上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毛主席已经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时,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下令在前方另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由朱德出任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周恩来出任总政委兼一方面军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后来红一方面军总部虽然与中革军委合并,朱德任主席,可实际的军事指挥权仍然操纵在博古和李德手中。 由于越来越多的红军指战员,都认识到了毛泽东对于红军的重要性,纷纷要求请毛主席出来工作,但多数情况下,都被博古和李德遏制。 叶剑英率领福建军区主力红24师发起连城战斗,由于战况不利,叶剑英主动撤出战斗,后来承担了战斗失利的责任,李德因此而撤掉了叶剑英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一职,调军委任四局局长。 事实上李德与叶剑英早有矛盾,这次撤职和两人的矛盾不无关系,后来叶剑英回忆起这件事儿说了一句话:“那时李德打击我,把我参谋长撤了,我当时考虑到,革命事业还很长,我做什么工作都是为革命,不能斤斤计较。” 由于叶剑英并不计较个人得失,后来毛主席、周总理逢人便夸叶剑英,认为他是能上能下的好干部,毛主席更是称:剑英这个人对于前几把交椅是不争的。 1 叶剑英革命资历很老,很早的时候就深受辛亥革命的影响,积极投身革命的洪流之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叶剑英受廖仲恺的邀请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后担任军校教授部副主任,是黄埔早期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叶剑英都凸显出特殊的才干,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叶剑英明确表示反对,南下武汉,任第四军参谋长。 作为国民党军之中的高级将领,叶剑英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身居高位,后来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工作,却深受共产主义的熏陶,在白色恐怖的1927年,叶剑英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得知了汪精卫想要陷害叶挺、贺龙,于是敢冒风险找到了两人,促成了南昌起义,后来广州起义是,叶剑英担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和张太雷、叶挺共同领导了起义。 无论是在何种艰难的环境下,叶剑英始终坚持革命,就连毛主席后来也盛赞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叶剑英被派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入中央苏区任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即总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闽赣军区、福建军区司令员,并参与了红军历次战斗的指挥,在长久的红军建设历程中,叶剑英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中共中央深受左倾错误的影响,这股风气也刮到了红军之中,特别是中共上海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以后,这种左倾错误的风气影响进一步扩大。 1932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中央局召开全体会议,会议中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反倾向斗争,特别是针对毛主席正确的军事思想问题上,并决定“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虽然在会中周恩来、朱德强烈要求,保留毛主席在红军之中的领导地位,可临时中央最后还是决定,以毛主席主持中央政府工作的名义调往后方,撤销毛主席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一职,由周恩来兼任。因为叶剑英支持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后来也被一并撤职调往后方。 2 叶剑英被调往后方以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培养了大批红军之中的军事干部,在第四次反围剿时期,叶剑英积极配合中央军委的战略计划,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后来也都被军委所采纳,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因为叶剑英对军事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前,叶剑英担任了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一职。 可这也引起了李德的注意,因此被明升暗降调到军委四局任局长,也因为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思想,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遭到了重大的失败。最终不得不进行长征。 叶剑英与徐向前(1936年) 叶剑英调后方工作以后,立刻针对干部配备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调查,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有不少的干部都因为抵制左倾错误而被批判,有的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更为关键的是,随着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一部分左倾的领导干部视这些受过处分的人为累赘,主张杀掉一批,甩掉一批。 对此情况,叶剑英对这些遭到错误批判的同志,都进行了救助,并且坚决反对杀人。 国家保卫局拟定了一份名单,上面单独50几名干部被单独划出ABC三类,其中只有C类是可以参加转移的,A类是要被坚决杀掉了,这份名单后来被送到叶剑英面前,叶剑英坚决反对杀戮。 如参加过宁都起义的边章五,就被列在了A类,叶剑英反对,同时指出边章五参加宁都起义有功,工作也很有成绩,不该随便被定位反革命。也正是因为叶剑英的据理力争,边章五得以免死,晚年边章五得知此事以后,激动地对妻子说:自己这颗脑袋是叶参座保下来的。 李德 不仅如此在讨论中央纵队编成问题上,叶剑英向周恩来提出建议,组建军委干部团,将一部分编余干部以及学校教员和这些“犯错误的”干部编在一起,参加转移,保护了红军之中不少的干部,后来建国以后,这部分人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但也有一部分干部,叶剑英没有保下来,毕竟他当时也正处于批判之中,叶剑英晚年曾深深为此自责::“李德那个人可厉害,他讲不赢道理,就用组织手段整你。长征时很多干部没带出来,像瞿秋白、古柏、毛泽覃、刘伯坚这些同志战死的战死,有的被杀掉。这都是李德他们搞的。” 3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被迫走上长征之路,由于在转移过程中,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这次会议虽然没有恢复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但是却采纳了他的建议,红军改道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为后来遵义会议的举行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会议还决定,将军委的第一、第二纵队,合编为军委纵队,确定由总参谋长刘伯承兼任司令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后来在整个遵义会议期间,叶剑英负责军委纵队的日常工作,一天要处理事务,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每天要处理电报,还要亲手拟定电报,每次都要仔细阅读,确认无误以后,才下发执行。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在多次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叶剑英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叶剑英都做到了鞠躬尽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不禁让人钦佩。 原作者历史中郎将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